“辛姐,你可别忘了你说的话啊!”——张颂文在威尼斯电影节后台一边笑,一边把账单递给辛芷蕾。
她一脸懵:“啊?我说了啥?”
张颂文叉着腰:“你说的呀!‘我来威尼斯就是散个步,看看风景,绝对没戏拿奖’……你自己说的,要是拿了奖,全场消费你请。”
于是,威尼斯电影节谢幕后,一场“影后请客”的聚餐在华人剧组中迅速展开。全场账单,辛芷蕾一人买单。张颂文一边吃牛排一边笑:“你不是说你来旅游的吗?怎么就旅游到领奖台上了?”
展开剩余90%这一幕,成了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轻松最真实的“彩蛋”。
一、“我来玩玩”的女演员,一不小心成了影后辛芷蕾的“旅游”计划到底有多随性?
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很轻松:“其实本来就想着来威尼斯看看海,顺便走下红毯。结果导演把我片子报了主竞赛,我就硬着头皮来了。”
剧组其他人却早就看出端倪。
张颂文透露:“其实我们都知道她能拿奖,只是她自己不相信,还说什么‘离家太远,来散个心’。”
但现实狠狠打了她的脸,也狠狠抬了她一把。
辛芷蕾凭《日掛中天》中的“美云”一角,成了第三位拿下威尼斯影后的华语女演员,和巩俐、叶德娴并肩。
她的获奖感言是这样说的:“十几年前我吹了一个牛,说要站在世界舞台上,当个国际巨星。现在这个牛,算是吹成了。”
二、张颂文的“反应”,比获奖本人还精彩你知道什么叫“真朋友”?不是一起蹭红毯,而是你领奖时,他在台下眼眶都红了。
当宣布“最佳女主角是,中国演员辛芷蕾”时,坐在旁边的张颂文瞬间鼓掌到手掌发红。
有人调侃:“张颂文的激动程度,仿佛自己也拿了奖。”
其实他也有资格激动。
《日掛中天》的男主角,就是他。
他饰演的“葆树”是美云昔日的恋人,一个被现实打磨得面目模糊的中年男人。他的克制、内敛、沉默,映衬出辛芷蕾的爆发与绝望。
他们在片中的对手戏,被称为“电影节最揪心组合”。
张颂文虽然没拿奖,但却被称为威尼斯的“无冕之王”。
他也说得好:“戏比天大,其他的,时间会说话。”
三、演员的战场在镜头里,不在热搜上张颂文在今年初经历了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光。
三条“黑料”接连袭来,几乎要把他从娱乐圈抹去。
一度他关闭社交,拒绝采访,静默如山。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解释,他的回答是:“演员的战场在镜头里,不在热搜评论区。”
这句话,如今已成金句。
没人想到,这个曾经被“封杀边缘”的演员,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公众面前——作为国际影后的男主角,共同亮相世界影坛。
风评变了,资源回来了,他却仍旧低调。
在威尼斯闭幕后聚餐时,他只说了一句:“辛姐,请你记账。”
一语双关。
四、你以为她只是卷王,没想到她还能“翻盘”辛芷蕾今年39岁。
在娱乐圈,很多人快被贴上“过气”的标签,她却刚刚开始。
她没有背景,没有资本撑腰,她只有两件武器:演技和野心。
她曾在节目中说:“我就是想红。”
这句话当年被骂“太功利”。
可现在看,她红得有理由,红得有实力。
从《如懿传》到《繁花》,从综艺《花儿与少年》到电影《日掛中天》,她用一个个角色,把自己从“边角花”卷成“主咖”。
这一次,她是85花中第一个拿下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的女演员。
过去的合照里,她站在边角;下次封面重拍,不知道谁还有勇气站C位。
五、辛芷蕾最该感谢的三个人第一个人,是赵涛。
赵涛不是导演,不是编剧,但她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的华人评委。
她站在评审席,替辛芷蕾“撑腰”,用自己的审美和专业,在国际影坛上为这部华语片争取到一个公平的机会。
如果说影后奖杯是一场激烈角逐后的登顶,那赵涛就是暗中推她一把的那只手。
第二人,是导演蔡尚君。
这个人,才是真正懂得演员价值的伯乐。
《日掛中天》的剧本,几乎是为辛芷蕾量身定做。角色“美云”是一个夹缝中求生的南方底层女性,脆弱、疲惫、隐忍、爆发,一切都写在她的眼神里。
据说拍最后一场奔向车站的戏时,蔡尚君一句话都没说,只在监视器边默默看完,眼圈红了。
这场戏,也成了评委会最为震撼的一幕。
第三人,是她的前东家梁婷。
感谢不一定都是正面的。
辛芷蕾的早年演艺生涯,几乎被梁婷“耗光”。签约初期没有好资源,反而被要求走“擦边路线”吸引关注。
2016年两人撕破脸,辛芷蕾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。
从那之后,她才真正自由。自由到可以选择《如懿传》《繁花》这种“靠演技吃饭”的作品,自由到今天站在威尼斯领奖台上,满脸泪光。
有时候,正是那些挡你路的人,反而成就了你。
六、影后的奖杯,是对所有“坚持”的奖赏辛芷蕾的获奖,不只是她一个人的胜利。
是所有“被质疑”、被看轻、被否定过的人,在经历漫长等待后,终于迎来的一次集体高光。
她曾说:“我不是天赋型选手,我就是不想认输。”
正如她在领奖台上举起奖杯时说的那句话:
“所有的女孩,只要有梦想,就大胆去做,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,像我一样。”
——END——
发布于:河北省盛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