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被“育儿补贴”冲昏头脑,想着算一下养女儿到底花了多少钱,在算账单时,我盯着屏幕里的数字愣了半天,原来我养孩子花了那么多钱,光看女儿从出生到1岁这一年的时间,光奶粉、尿布、辅食工具就花了3万2。
晚上跟老公感慨,他翻出手机里的房价截图说,如果不是养孩子,这钱可以给咱们老家半套房子的首付!
而闺蜜的遭遇更是让我觉得吃惊,她为给娃选“最好的”,进口奶粉每月1500元,早教班年费2万起步,不到半年就把产假工资花光,最近甚至开始透支信用卡。
那天她在家长群里问“有没有平价奶粉推荐“,瞬间炸出二十多个附和的妈妈,有人说“光尿不湿每月就占工资四分之一“,有人吐槽“辅食机买了用三次就落灰,太心疼“。看着满屏的无奈,我忽然意识到:不是我们不会过日子,是养孩子这件事,早就被各种“必须买“裹成了无底洞。
养孩子成本高到让人喘不过气,其实藏着三个戳中无数家长的原因。
展开剩余84%Setp1 消费焦虑被刻意放大
打开母婴APP,满屏都是“0-6个月必买进口DHA”、“不买床围栏就是对宝宝不负责”的宣传,商家把普通用品包装成“刚需神器”,再配上“别人都买了”的营销话术,很容易让人陷入“不买就亏欠孩子”的恐慌。就像我当初跟风买的消毒器,花了800多,后来才发现和邻居300块的功能没差别。
Setp2 信息差导致的盲目消费
新手爸妈缺乏经验那是肯定的,所以最终只能跟着网红攻略囤货,往往忽略了宝宝的实际需求。我好闺蜜产前囤了五包新生儿纸尿裤,结果宝宝出生体重超标,根本穿不上。还有人高价买了婴儿床,最后发现宝宝更爱跟大人睡,家具直接变成一个大型置物架,不仅占地方,放东西还会“乱七八糟”。这种“为可能性买单”的消费,不知不觉就掏空了钱包。
Setp3 隐性成本远超预期
除了奶粉、尿布这些明账,是可以直接看得到的,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开销。宝宝突然过敏要换水解奶粉,一罐价格直接翻倍,疫苗自费项目全打下来要1万5,偶尔感冒发烧,挂号、检查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有的朋友总结了养孩子的成本,得出了结论: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至本科毕业平均成本达68万元,一线城市更是轻松破百万,这些隐性成本正是“大头”。
但各位朋友,养孩子真的非要“砸钱”吗?我认为并不是,就我这二胎妈妈,第一胎花了那么多,踩了不少坑,到第二胎我就总结出经验了,发现做好“减法消费”,刚需品能省一半钱,质量还不打折。
母婴用品
刚需选对不选贵,平替藏着大玄机
宝宝用品要保证实用性
宝宝用品的核心是安全实用,没必要追求大牌,纸尿裤可以白天用平价款,勤换不心疼,晚上选吸收性好的贵价款,既能保证睡眠又能省钱,但是必须要记住,不管便宜还是贵的,要保证孩子不会过敏!
很多“婴儿专属“用品都能找平替
比如几千块的尿布台,用家里高度合适的电脑桌铺上隔尿垫就能代替,完全不用弯腰。几百块的床围栏,换成防摔蚊帐更划算,夏天还能防蚊,不用担心宝宝卡缝隙。像婴儿辅食机这种,完全可以换成了几十块的电动打蒜机,打泥细腻度没差别,收纳还更方便,甚至直接不用买机器,直接“手搓”,其实也很不错。
衣服遵循“少买精买“原则
小月龄宝宝长得快,衣服穿一季就小了,没必要买太贵的,其实可以考虑在平价平台选纯棉A类的基础款,十几二十块一件,脏了破了也不心疼。甚至亲戚朋友给的二手衣服洗干净消毒后照样穿,既环保又省钱,而且偷偷告诉你们,别人穿过的衣服,其实更加柔软,如果是自家亲戚朋友给的,我觉得完全不用介意,毕竟知根知底。
喂养开销
理性规划不盲从,避开智商税
奶粉不用盲目追进口
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国产品牌,营养成分都符合国家标准,完全能满足宝宝需求,而且个人感觉现在国家对于食品这一块,特别是婴儿食品,其实管理是比较严格的,完全没必要产生国外奶粉就是特别好的想法。如果宝宝不是敏宝,没必要跟风买高价的特殊配方奶粉,我仔仔细细算过,选国产平价奶粉,3年能比进口奶粉省下2万多。
辅食自制比买成品划算太多
6个月后添辅食,我很少买现成的辅食泥,而是用当季蔬菜、瘦肉自己做,新鲜无添加,成本还不到成品的五分之一。比如南瓜泥、胡萝卜泥,蒸熟后用勺子压烂就行,根本不用复杂工具,如果再懒一点的,完全不用做成泥,吃的时候稍微压碎一下就行了。
保健品按需补充不贪多
很多家长跟风买DHA、钙铁锌补充剂,其实只要宝宝饮食均衡,母乳或配方奶里的营养就足够了。我儿子当初6个月体检时医生说不用额外补DHA,省下的钱其实可以买更多的东西。
早教娱乐
低成本也能高质量,陪伴比花钱更重要
在家就能做早教,没必要非报早教班
每天用绘本跟宝宝讲半小时故事,周末带他去公园认识植物、观察小动物,这些免费的体验比早教班的刻板课程更生动。而且,网上有很多免费的早教资源,跟着学做亲子游戏,互动效果特别好,当然,如果你懒,那就当我没说。
玩具重质不重量,自制玩具更有乐趣
宝宝对玩具的新鲜感很短,太贵的玩具玩几天就腻了,自制的玩具,又环保,又实用,例如用矿泉水瓶做沙锤,用纸箱搭城堡,宝宝可以玩得不亦乐乎。还有朋友送的旧积木、绘本,消毒后循环使用,既省钱又环保。
利用公共资源薅福利
图书馆有专门的儿童阅读区,绘本、益智玩具免费借,这些其实都是可以的,而且社区经常组织亲子活动,既能认识同龄宝宝,又能参与免费的手工课、育儿讲座,这些资源用好,一年能省好几千早教费,这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支出。
各位朋友,养孩子从来不是“越贵越好”,而是“越对越好”。那些晒出来的昂贵母婴用品,未必比我们选的平价替代品更实用,报了天价早教班,也不如每天一小时的高质量陪伴有意义。养孩子路上的开销就像海绵里的水,合理规划就能挤出不少空间。
与其为了所谓的“起跑线”透支钱包焦虑失眠,不如用省钱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,多陪宝宝爬一次地、讲一个故事。毕竟对孩子来说,父母的爱和陪伴,才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财富。当然,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十分优渥,这几万甚至十几万来说不算什么,那也可以继续按照以前的“烧钱”方式继续养娃,这也是挺好的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盛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